欢迎进入江宁区禄口初级中学网站!
网站首页>德育长廊>>团队生活>>阅览文章
禄口中学2023-2024学年第一学期第四周升旗仪式

作者: 汤敏 | 发布时间: 2023/9/25 16:32:33 | 474次浏览

禄口中学2023-2024学年第一学期第四周升旗仪式

2023年9月25日星期一,禄口初级中学举办了第4周升旗仪式,本次的升旗仪式由团支部承担。

仪式第一项:升旗手介绍(九3班张郡毅、秦朗)

尊敬的老师,亲爱的同学们,大家好。我是来自九(3)班的张郡毅,作为升旗手,我倍感荣幸。我在班级中担任物理课代表一职,在学习上我能认真听讲,面对困难不退缩。课后,我也能团结帮助同学解决问题,遇到不会的难题也能虚心请教。我坚信“一分耕耘,一分收获”,进入到初三,面对新的挑战,但只要努力,总能取得无愧的答复。谢谢大家!

97d735d9abeeb768efc556fd7e5b498

(升旗手张郡毅(右)、秦朗(左))

尊敬的老师,亲爱的同学们,大家好。我叫秦朗,担任九(3)班中体委一职。今天能站在国旗下发言,是我的荣幸。我性格活泼开朗、勤问好学、兴趣广泛、乐于助人,是老师的好助手,同学们的好榜样。我喜欢看书、下棋、听音乐、打羽毛球、骑自行车等等。我的人生格言是:“不要停止奔跑,不要回首过去,过去无可留恋,值得奋斗的只有远方”。人生当有理想,有了理想就有了成功的希望。为了我们心中的理想,我们不能踏步不前,只有勇往直前,才能实现远方的理想,理想与成功的距离便是我们付出的汗水。

仪式第二项:出旗、升旗

aadca6217922cb74288a8a606db3063


仪式第三项:国旗下讲话(团支部张丹宁老师)

5d6890081ab8cdca9256884e928f3af

习中秋之传统 承中华之精神

各位老师,各位同学,大家好!

国之大运,福泽华夏大地;四海同盟,共守月满八方。今年,我们有幸迎来中秋国庆双节同庆。当中秋夜的明月高悬,与五星红旗在天际交相辉映,这是中华儿女双倍的喜悦,也是对“家”与“国”无尽的情怀。

中秋,自古以来就是团圆的象征。“中秋”一词,最早见于《周礼》一书,根据我国古代历法,农历八月十五日,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,故称“中秋”。而其真正形成全国性的节日则是在唐代。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“秋暮夕月”的习俗。夕月,即祭拜月神。在周代,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。设大香案,摆上月饼、西瓜、苹果、红枣、李子、葡萄等祭品,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。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。在月下,将月亮神像放在朝向月亮的方向,红烛高燃,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,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。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,在家的,在外地的,都要算在一起,以示团圆之意。

在唐代,中秋赏月、玩月颇为盛行。到了北宋,八月十五夜,满城人家,不论贫富老小,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,焚香拜月说出心愿,祈求月亮神的保佑。南宋,民间以月饼相赠,取团圆之意。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、砌宝塔等活动。明清以来,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,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、树中秋、点塔灯、放天灯、走月亮、舞火龙等特殊风俗。

今天,月下游玩的习俗,已远没有旧时盛行。设宴赏月成了多数人欢度中秋的选择,人们把酒问月,庆贺美好的生活。中华所孕育出的中秋佳节,是唯有传承了千年文化的中国人才能懂得并享有的浪漫,佳节背后代表的是华夏历史底蕴和传统文化,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灵魂。时序轮转,丹心永固。历史长河沉淀着中华民族的曲折,先辈们在困境中寻找黎明的曙光。“天下兴亡,匹夫有责”是一代代人责任的传承,“苟利国家生死以,岂因祸福避趋之”是祖祖辈辈爱国精神延续,“泰山脊,领风骚环宇,有谁堪比?”是作为华夏子孙的我们在向世界庄严宣告:中华民族从此站起来了!

百年前的祖国在荆棘中挣扎前进,百年后的祖国在荣光中砥砺前行。山河虽无恙,吾辈当自强。希望所有的同学们能够以奋斗为底色,传承中华传统文化,站在百年奋斗的征程起点上接力新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,毅勇前行!

我的演讲完毕,谢谢大家!

仪式第四项颁奖典礼

在这双节双福来临之际,我校师生也喜报频传:

一、江宁区优秀少先队集体、江宁区优秀少先队辅导员

53d8bcd3e3ce63872dcd62311dc2b73

(朱美华副校长、优秀少先队集体班级代表、王彩月老师、孟声花老师)

二、南京市网络安全知识竞赛市一等奖

795264bc37357d573883da8c9376dda

(王丽副校长、刘续老师、蔡思睿、曾紫灵、陆雅婷)

三、“小五年规划,我为高质量发展献一计”科学建议征集评选省二等奖及优秀指导教师

208174fb62dc63b0139866bf4f8447c

(刘欣卉、陈要材、何家乐、王彩月老师、黄春副书记)

四、江苏好少年(杨瑾瑞、张雯欣)

9f9f05f3f82dd0ce3f59824574e64f4

(杨瑾瑞、刁一建校长、张雯欣)

撰稿:汤 敏

校对:戴 

审核:刁一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