躬身田间承农桑,立志心中固国防——记禄口中学2025年秋季社会实践三部曲
作者: 张丹宁 | 发布时间: 2025/10/27 10:47:47 | 28次浏览
躬身田间承农桑,立志心中固国防
——记禄口中学2025年秋季社会实践三部曲
十月的金陵,天高云淡,金风送爽。在这个满载收获的季节里,禄口中学的学子们携着秋光,分赴三处实践场地,用脚步丈量山河,用双手触摸传统,用心灵感悟精神,共同谱写了一曲抑扬顿挫的成长交响诗。
第一部:徒步启新程秋光万里,匠心承传统百代韵味
八年级的旅程始于一场探索自然的“热身”。秋色点染,六百余名师生以一场徒步之行,开启了全天实践活动的篇章。徒步结束后,车队抵达晨虹教育实践基地,全体学生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,体验了四大精心设计的实践项目,在亲手操作中领略传统文化的深厚魅力。

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,学生们亲手体验了传统石磨磨豆浆。教练现场演示“推七分力,留三分劲”的磨浆技巧。学生们分组实践,从生疏到熟练,最终磨出雪白的豆浆。当热气腾腾的豆浆香气弥漫开来,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自豪。
射击训练区传来阵阵清脆的模拟枪声。在专业教官的指导下,学生们学习使用步枪进行安全射击。教官反复强调“枪口永远指向安全方向”的基本原则,并通过模拟实战场景,锻炼学生的专注力与身体协调性。训练中,部分学生展现出惊人天赋,连续命中十环;其他学生也在耐心指导下,逐步掌握了正确的瞄准姿势。
田间体验区的独轮车竞速赛将活动推向高潮。这种传统农具看似简单,实则极考验平衡能力。在农技员的指点下,学生们从最初的东倒西歪,到后来的稳健前行,最终在泥泞田埂上顺利完成运送麻袋的接力任务。汗水浸透衣背的身影,生动诠释了团队协作的力量。
扎染工坊设在宽敞明亮的讲堂内。工作人员现场演示捆扎、浸染等工序,并强调“每次展开都是惊喜”的工艺特质。学生们跟随指导,尝试多种传统扎法,创作出花样各异的扎染作品。当成型的布幅在手中展开时,讲堂内惊叹声此起彼伏。
此次活动不仅让学生们亲近自然、学习技能,更在协作中体会到坚持与互助的价值。返程途中,大家仍热烈交流着白天的点滴:有人回味登顶时的成就感,有人沉醉于传统工艺的精妙。这场独具特色的社会实践,正如沿途中那棵千年银杏的年轮,在青春的記憶中刻下深刻印记,成为他们成长路上不可或缺的一页,激励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向前,用行动书写属于自己的青春篇章。
第二部:沃土躬耕体验农事艰辛,稻浪翻滚收获成长喜悦
同一时间,禄口中学九年级全体学生奔赴溪田农场,开展了一场以农事体验为主题的社会实践。割水稻、挖红薯、采茶叶、捡鸡蛋……同学们走出课堂,亲近自然,在汗水中体会劳动的艰辛,在收获中感受成长的喜悦。
在农场老师的细致讲解下,同学们走进稻田,系统学习镰刀使用方法和传统收割技巧。金黄的稻浪间,大家纷纷弯下腰,一手揽住稻秆,一手挥镰收割。沉甸甸的稻穗在手中传递的不仅是丰收的重量,更是“粒粒皆辛苦”最生动的诠释。
红薯地里同样热火朝天。同学们手持小铲,循着藤蔓踪迹小心刨开泥土。每当饱满的红薯“破土而出”,田间便响起阵阵欢呼。这场“田园寻宝”,让大家在亲手挖掘中尝到了收获的甘甜。

茶园间,翠绿的茶芽鲜嫩欲滴。同学们在工作人员示范下,认真学习“一芽一叶”的采摘标准,轻掐芽尖,精准采摘。大家一边细心操作,一边交流分辨技巧,在指尖起落间,不仅掌握了采茶方法,更感受到传统茶文化的深厚底蕴。
最有趣的当属捡鸡蛋环节。同学们轻手轻脚地在鸡舍旁、草丛中搜寻,时而蹲身查看,时而循声探寻。每当从隐蔽处捧出一枚温热的鸡蛋,脸上便洋溢起满满的成就感。这看似简单的活动,让“收获需用心”的道理深入人心。
“这次实践让我真正懂了‘劳动最光荣’的含义,既累又开心!”一名同学擦着额头上的汗水说道,“我现在才知道每一份粮食都藏着劳动者的付出,以后一定会更加珍惜。”学校组织此次实践,旨在践行“知行合一”的育人理念。通过亲身体验农业生产,同学们不仅弥补了农业知识空白,更培养了劳动素养、责任意识与团队精神,为全面发展筑牢根基。
夕阳西下,同学们满载收获踏上归途。这场浸透着汗水与欢笑的农场之行,不仅是初中生涯中一枚珍贵的记忆徽章,更在劳动淬炼中积蓄了成长的力量。

第三部:重走长征路砥砺青春志,传承雷锋火熔铸报国魂
10月23日,禄口中学七年级全体学生赴溧水大金山国防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。通过沉浸式体验与专题学习相结合的方式,让红色基因深植血脉,让革命精神落地生根。
全体学生抵达国防园后,在飘扬的国旗下聆听讲解员讲述峥嵘岁月,并进行了庄严宣誓。随后,“重走长征路”体验活动正式拉开序幕。同学们沿着模拟路线,依次穿越“四渡赤水”“雪山草地”等障碍,在攀爬与跨越中切身感受长征的艰辛。行进途中,即便汗水浸湿衣衫,也无人轻言放弃;体力不支时,总有同伴及时搀扶——长征精神中的团结互助,在这一刻得到生动体现。

“一二一!左右左!”整齐的口号声从另一边传来,“毛毛虫”趣味竞速赛正如火如荼地进行。六名队员需跨坐在充气“毛毛虫”上,通过默契配合协同前进。“这场比赛看似简单,实则考验团队默契。”教练在场边点评,“一个人再快也没用,必须六人同心同频才能抵达终点。”
随后,师生们走进雷锋事迹陈列馆。在讲解员引导下,同学们聆听“出差一千里,好事做了一火车”的感人故事,观看《雷锋日记》手稿等珍贵展品,深刻体会“奉献精神”与“泛爱众”的时代内涵。
在国防园的蓝天白云下,禄中学子的青春笑脸与这片红色热土相互映照。这些蓬勃的身影,仿佛与百年前革命先辈的热血理想遥相呼应,成为红色精神在新时代最生动的续写。
此次实践不仅是一次历史的重温,更是一次意志的磨砺。红色文化的种子已在心中播下,长征的坚韧与雷锋的奉献,正悄然融入日常学习生活,激励着新时代少年茁壮成长。

尾声:知行合一共成长,青春作笔写华章
三段旅程,三种底色。这堂“行走的课程”,以山河为纸,以实践为墨,将知识、体魄与精神锻铸一体,为禄口学子的青春画卷绘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这段由汗水、欢笑与思考共同织就的记忆,必将如秋日硕果,长久滋养他们走向更广阔的未来。
撰稿:孙维杰、丁莉婷、毛霆渊、张丹宁
校对:朱美华
审核:李金刚
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